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福山李长者像序 北宋 · 吴则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北湖集》卷五
元祐四年五月河东经略司准备差使潘璟温叟以职事之忻州,遂游五台山,拜文殊像于真容院。
其所睹光气质相,瑰怪奇诡,悉人耳目所未闻见者,温叟固已知之矣。
经略使、知太原府南丰曾公移守常山僚佐送别者共六人,道出寿阳县
县西南行三十五里有山,曰「神福」。
山之阳有寺,曰「昭化」。
世谓唐有大士,姓李氏号长者,隐居学道于此,实开元十七年也。
后之人相与崇大长者之故栖,建为道场。
长者尝著《华严合论》四十卷,著《决疑》四卷,所以援坠拔溺,排妄释惑者,其功大矣。
曾公于是六月十九日率六人者往谒之。
其光气质相,瑰怪奇诡,人有所睹,而温叟以为己所见者如五台山而加异焉。
始长者恍然若有气射两耳所出,复逆折而上,旋为圆光。
又于楹间有气如虹霓,有光如车轮,五彩杂错,殆不可述。
至于常以大明真智破昏觉愚,凡有纪于释氏之书,而读之使人初则悸惧疑骇,终则忻悦敬慕,愿一见焉而不可得者,其伟质异状,亦往往出乎目前。
岂以谓沦败之俗颠倒迷谬,欲启悟而拯接之乎?
不然,何其骇动人之视听如此也!
且天地、日月、星辰及夫山川、草木、龙蛇、鸟兽,九窍百骸,小之一毛,大之八极,茍具夫貌像声色者,无物而非幻,则其光气质相,所以彰示万物而无穷,奚复不然?
虽然,圣人之化天下,其运用纵横出入,初疑不与道合,而卒归于正者,意在于诱导戒惧,以警发万物故也。
噫,吾闻佛法以治心修性、脱尘垢、跨生灭、超转徙为本,傥不知此,而独曰得见其光气质相斯足矣,彼没世穷年,同为迷妄之士,可不大哀乎!
温叟既已获见于五台山,今又获见于此,此人知其为有道者
盖温叟以医活人之死,莫知其几何,其于佛又非欲见其光气质相,而所谓治心修性,固已知其说矣,其有道也宜哉。
六人者,通判太原府事张损益之,签书河东节度判官厅公事钱景山伯瞻主管河东经略司机宜文字邵埙伯友经略司干当公事李毅师载,编排经略司文字李乘德载,洎温叟也。
后十有二日,前军器监主簿吴则礼序。
李长者像题名元祐四年六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曾子宣年谱稿
鲁郡曾布(缺),师真定,道过寿阳(缺)方山,谒李长者像。
馀杭景山乐平潘璟、丹阳邵埙开封元淳长葛李毅禹城李良臣舒城李乘偕行。
元祐己巳岁六月辛丑日题。
太皇太后治平四年正月十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七、《宋会要辑稿》礼四九之一九(第二册第一四九三页)、《宋大诏令集》卷一一
自昔圣王之有天下也,继世以治世,示建统之正;
尊亲之所亲,为立孝之始。
朕以菲质,逖承丕造,恭闻顾命,祗循大卞,稽诸历古,具存典礼。
皇太后以坤厚之德载函夏,以柔明之道俪皇家,祖朝内助之贤,先帝严母仪之奉,懿猷徽范,刑于邦国。
迨兹冲眇,躬获缵承,践阼之初,礼章懋举,谨以徽称,仰事宝慈。
谨上尊号曰太皇太后
其合行册礼,令有司检详典故以闻。
易论十三篇 其三 易论第三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八、《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
或人请问为臣之道。
曰:「君子之进也,难哉!
苟进则谄,谄则何有于君?
唯利而已矣。
《否》初六曰:『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谓居否之时,动则入邪,三阴同道,皆不可进,故茅茹以类。
正而不谄,志在于君,故不茍进也。
夫执刚用直,进不为利,忠诚所志,鬼神享之。
《升》九二曰:『孚乃利用礿,无咎』。
谓与五为应,往必见任。
体夫刚德,进不求宠,闲邪存诚,志在大业,故乃利用,纳约于神明也。
夫君臣之交,初未见亲,未信而谏,人以为谤。
《损》初九曰:『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谓刚以奉柔,当自酌损其刚,乃得合志;
志既合,则道可行也。
然刚德之长,不可全削,志意既合,当自守正。
九二曰:『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谓初已损刚以顺柔,二复损己以益柔,则剥道成焉,故不可遄往而利贞也。
夫道虽正矣,宜得其中,不可过也。
《小畜》上九曰:『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谓体巽处上,刚不敢犯,尚德者也。
为阴之长,能畜刚健,德积载者也。
妇制其夫,臣制其君,虽正近危,故曰『妇贞厉』也。
满而又进,必失其道,阴疑于阳,必见战伐,虽复君子,以征必凶,故曰『君子征凶』也。
《恒》初六曰:『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谓求深穷底,物无馀蕴,以此为常。
凶正害德,无施而利,盖人不可以至察也。
《节》上六曰:『苦节,贞凶,悔亡』。
谓过节之中,以至亢极,苦节者也。
以斯施正,物所不胜,正之凶也。
以斯脩身,行在无妄,故得悔亡。
盖政不可以峻刻也。
虽不可过,亦不可未至而止也。
《晋》初六曰:『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谓进明退顺,不失其正,而处卦之始,功业未著,物未之信,若以此为足,自丧其长者也,故必裕之,然后无咎也。
夫为君耳目,所以司聪明也。
不能去邪人,使至君侧,谁之罪也?
《兑》九四曰:『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谓三为佞说,将近至尊,四以刚德,裁而隔之,初则未宁,终则有喜也。
此之为喜,乃为至尊所善,天下所赖,故《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夫事君尽礼,致恭存位,古之道也。
《履》九四曰:『履虎尾,愬愬,终吉』。
谓逼近至尊,处多惧之地,然以阳居阴,以谦为本,虽处危惧,终获其志也。
夫君唱臣和,理之常也,专而见疑,鲜不及矣。
《坤》六三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谓含美于内,待命而发,不为事首,顺上而终,可谓智矣。
故《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无妄》六二曰:『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亦谓代终已成,而不造也。
不擅其美,乃尽臣道,故利有攸往也。
虽不获自专,而时有未安,不可不忧也。
《涣》六四曰:『涣其群,元吉
涣有丘,匪夷所思』。
谓与五合志,内掌机密,外宣化命,能为群物散其险害,然处上体之下,不可自专,犹有丘墟未平之虑,虽已得大功,所思不可忘也。
若时不我用,不与于政,则宜卷而怀之,毋使动而之悔也。
《坤》六四曰:『括囊,无咎无誉』。
谓以阴居阴,不与阳事,隐其贤德,乃可免咎。
故《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或竭其忠信,志在立功,图国忘身,虽慎可也。
《随》九四曰:『随有获,贞凶。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谓居于臣地,以擅其民,失于臣道,违正者也。
体刚居说,而得民心,能干其事,而成其功者也。
虽违常义,志在济物,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哉!
夫权之所在,众之所附,不守以正,速祸而已矣。
《益》六二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谓居中得位,益自外来,朋龟献策,同于《损》卦六五之位,位不当尊,故永正乃吉也。
夫忠臣之分,虽处险难,义不忘君也。
《蹇》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谓居位应五,不以五在难中,私身远害,执心不回,志救王室者也。
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凡此皆为臣之道也。
孔子曰『为臣不易』,岂虚言哉」!
易说 其十 小畜大畜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三
畜云者,反情以复性,格其放纷而归之真醇之谓也。
三阳在下,健而上行,巽顺则畜之,艮止则畜之。
畜之止则止矣,巽而畜之,顺适而已,其功盖不侔。
三阳受畜,大畜有终,小畜无终,善初。
大畜畜极而行,小畜畜极而悖。
则以止与巽、刚与柔,功用之辽远如此也。
然刚不能以畜健,畜之者柔也,故《小畜》以四为主,而爻称「有孚」;
《大畜》四则牿牛有喜,五豮豕有庆,故曰至柔乃畜至健。
柔不能自为畜,必刚主之,而能以之,故《大畜》有天衢之亨,《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以其邻,谓以四为畜也。
曰「刚上而尚贤」,指艮而言,指上而言也。
曰「刚中而志行」,谓九五也。
巽而畜,故初有应,则复自道。
二则牵复,已不逮矣。
三比四乃至「说辐」、「反目」。
止而畜,故初利已,二则说辐,安于畜也;
三而畜,道行且亨矣,故良马逐,闲舆卫。
攸往之利,有不畜而已,用固不同,然靡不告功者,主《小畜》五也,上则告功。
「既雨既处,尚德载」,小畜畜道成也。
「妇贞厉,月几望」,有所深戒,为四戒也。
《小畜》有戒也,宜阴柔而见用,乌得而不戒?
《大畜》之道大成,则不必尔也。
凡皆巽而畜与夫艮而畜异也。
《彖》于《小畜》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不雨有终雨之意,自西则必东,故《小畜》亦云亨,而畜功亦收于上。
《大畜》则直云「刚健笃实辉光」,德新止健,大正而应乎天,言之其气象小大如此,不待细读深求而灼知之。
王德用祖玄赠尚书令中书令追封曹国公宜特赠太师齐国公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八、《蔡忠惠集》卷一二
敕:朕涓吉旦,告广庭,以登元老,冠于宥密
又稽典旧,追荣祖服,大其私门,所以视特绝于臣邻也。
具官某祖某,德载当年,庆流来裔。
有孙之令,为邦之光。
出奠藩服,则当注意之隆;
入辅帷幄,则有伐谋之胜。
惟其大父之庙,锡乃上公之圭。
兼令绂以居崇,陟师垣而益重。
彻治四履,覆冒全齐。
阡涂之幽,无昧钦享。
次韵李德载见寄 北宋 · 张耒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头颅幸获免奸锋,甘分江湖老钓篷。
老得一州聊自慰,相望千里与谁同。
已欣台省登群俊,犹数湖湘卧病翁(自注:谓二苏公来书及之(原作之及,据吕本改)。)
诗就醉馀频走笔,待观云海戏群鸿。
丁丑岁德载相别辛巳复会于颍相视而叹仍蒙先惠佳句谨次韵 北宋 · 张耒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入修门一见春(自注:余召还奉常,满一春而去。),衰容仍是卧漳滨。
归来未解累囚服,挥去真同下坂轮。
痛饮久无连夜醉,白头何啻二毛新。
□□□□□□□,□□□□□□□。
明堂朝谒景灵宫保宁阁元天大圣后奏告道场青词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五、《华阳集》卷一二
伏以德载靖柔,功符函厚,奉祠太寝,祗事真廷。
仰瞻圣仪,实主阴化;
陈芳荐,庶格蕃釐。
李德载 北宋 · 张耒
 押词韵第十七部
男儿当读五车书辍业应须盖棺日。
人生事业要强学,譬彼欲耕须逮湿。
李郎落落奇丈夫,美玉应须作圭璧。
请将便腹包五车,汲汲讲摩如故疾。
李德载二首 其一 北宋 · 张耒
 押词韵第三部
我家外翁天下士,欲以文章付孙子。
爱君丱角已食牛,属书笔下无停字。
愿君饱读大父书,学到莫忧名不似。
重教我辈见风流,更以馀波变乡里。
李德载二首 其二 北宋 · 张耒
 押词韵第十五部
长翁波涛万顷陂,少翁巉秀千寻麓。
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
秦文茜藻舒桃李,晁论峥嵘走金玉。
六公文字满人间,君欲高飞附鸿鹄。
瓜洲谢李德载寄蜂儿木瓜 北宋 · 张耒
 押词韵第四部
瓜洲萧索秋江渚,西风江岸残红舞
津亭永夜守青灯,客睡朦胧听江雨。
青樽晓酌遣怀抱,但恨郁郁将谁语。
敲门忽得故人书,洗手开缄见眉宇。
蜂儿肥腻愈风痹,木瓜甘酸轻病股。
铦锋皓管见还愧,老去笔砚生尘土。
北归飘泊亦何事,篙工已束横江橹。
天寒应客太昊墟,当遣何人具鸡
李德载字序1091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二、《柯山集》卷四○、《圣宋文选》卷二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四、《淮郡文献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表弟李成甫,名公辅,告予以不安其字也,求易之。
《诗》不云乎:「其车既载,乃弃尔辅。
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
夫车之所载,或安焉,或输焉,系之于辅之弃与不弃而已,则辅之于车,功亦大矣。
虽然,辅之于物,有功于车而非车也,考一车之物,而辅不与焉。
然正六辔,谨轮辐,仆在前,马伏轭,而辅不至则车不安,登险而忧倾,涉淖而忧濡,视车中之载如寄物焉。
且天下之物,固有相须不同域而相成者,岂独辅也哉?
千金之裘,成于工人之寸针;
南越之箭,激于飞鸟之遗羽。
玉蕴于石而金发之,兵切于肤而甲拒之。
故其在人,则学是也。
夫学之于人,非性之所素能也,而性不得学则不明。
故夫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
夫人之于天者,其道素具矣。
四端之于我,非外铄我者也。
尧舜之于涂人,其本则一而已,彼为是尧舜涂人之别者,学不学异也。
性在己,学在物,自外而视之,相去亦远矣,而舜、蹠由之,物固不能无所待而独成哉?
夫学有道,道有序,循其序而积之者,行而能远,涉而能高。
下则鸟兽虫鱼器械服物之理无不通,中则修身正家治天下之业无不立,上则达性命,通死生,官天地,府万物,独立于万物之上而无与为侣,而学庶乎至矣。
虽然,有患忽小而务大,躐等而求至者,吾恶之久矣。
自燕之秦者必之晋,自鲁之楚者必历卫,天下之所共由而不能越者也。
夫无见乎小而能明大,与不涉乎等而能速至者,其可信也哉!
故保信以为车,力学以为辅,而载尔德焉,则周流天下,徜徉海外,以求子所欲,其有不得者乎?
予以「德载」易之。
易外传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八、《五峰集》卷五
《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者,盈也。
物之始生,盈盈然皆有充满塞实之意,及既生,则发舒矣。
刚柔始交而难生,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难屯,未通畅也。
震为雷,坎为水。
阴阳始交,则勃郁为雷,未为雨也。
震动坎陷,二卦相重,动乎险中也。
屯有大亨之道,贞。
且因雷雨之动满盈也,故「勿用有攸往」,往则不贞,失大亨之道矣。
方天下屯难之时,纪纲未正,法度未明,岂独力所能济?
建侯,广求辅,忧勤不懈,然后能济矣。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秦暴既极而未息,汉安方来而未定,陈涉以匹夫首事,出万死之计,不畏狼秦,「动乎险中」也。
诚能立为天下除残贼之志,复立六国后,于此有人贞固其心,为秦益敌,以自辅助,守正而不移,则秦可灭,时可治,而天下之屯解矣。
自蕲至陈,未远也;
兵方强,残贼肆行,未艾也;
而遽王之,示天下私,无中正诚悫之心,岂有大亨之道也?
傲长者而妻父去,斩宾客而故人行,听谗毁而诸将不亲附,失建侯之义甚矣。
死于城父,不保首领,非不幸也。
「勿用有攸往」,岂不信乎?
汉高则起丰沛,扶义而西卷蜀汉,扶义而东诛残贼,其贞固可知矣。
张良于邂逅,举陈平于亡命,拔韩信于行阵,取英布于敌国,收雍齿于故怨,是以能诛灭秦、项,刬革暴虐,与天下更始,四海会同,六合为家。
由是观之,则「大亨贞」、「利建侯」之义,圣人示后世之意悉矣。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东汉之末,豪杰竞起,有刚阳之德宜为君者,昭烈而已。
痛王室之倾颓,愤奸臣之窃命,扶本宗,诛奸宄,一匡天下,其志也。
而为相于平原,为牧于徐州,归袁绍,投曹操刘表,曾未足以舒其志。
然临祸患而信义益明,不少变其初志,三顾草庐以致诸葛,得庞统,来法正,追景升,顾恋赴义之徒,而众士景从,若水之归海,以贵下贱,而大得民也。
于是遂定巴、蜀,三分天下而有济屯之势,「居贞」、「建侯」之利大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九五应而逼于初阳、不得相从者,以屯故也。
天子者,天下之首;
蛮夷者,天下之足。
中国盛强,蛮夷屈服,天下之常经也。
而汉之时,匈奴暴桀,抗衡中夏,其为足也犹初,其僭乱也犹九。
苏武使焉,匈奴壮其节义,凌折困辱,必欲降之。
虽倚汉刚明之君,而远在蛮夷,为所拘絷,降之不可,归欤不听,故「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进退不能也。
六,阴也,二亦阴也,妻道也,臣道也,从一而终者也。
武守是道,舍生取义,以死守节,心归中国,义绝蛮夷,虽身在匈奴,不为之用,岂求有功名于彼哉!
譬如贞女,虽或介于强暴而不可侵凌,终不为之字也。
夫使蛮夷,而善归者多。
是时匈奴强暴,非心服中国,而乃使之,是以遭难如此耳。
十者,数之终极而后变也。
居十九年,匈奴势衰,欲归计强汉,乃得还。
然后名扬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完节而归,乃字也。
蛮夷服中国,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炎汉再建之初,隗嚣起于陇西,以庸才居民上,有偏霸之意,即是鹿也。
夫立国以得贤为本,若马援、申屠刚、杜林、郑兴诸贤,皆莫之与而去之,是无虞也。
惟陷身于不义,以及乱亡耳。
终不悟,举兵背叛,不知几而往,困于西城,饥而死,吝穷甚也。
窦融则不然矣,其保河西也,岂无专据方面之志哉!
然闻光武勃起,中原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遂舍五郡之权,一心汉室,终保福禄,亦可谓之君子矣。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桓公入齐,鲍叔实辅之,既而不执其政,「乘马班如」也。
管仲者,己之交游,有贤才而胜己,则求之于鲁,脱之于俘,荐之于公,让之以政,「求婚媾,往吉」也。
于是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鲍为齐臣,至于今称焉,可谓「吉,无不利」矣。
非其能知己之短而肯进人之长乎!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鲁昭公当三桓强盛、禄去公室之时,以人,则皆季氏之人;
以政,则皆季氏之政。
君位虽存而威权去已,不足以有为,欲恩泽下流,难矣。
其膏也,膏,凝结而不流者也。
然则宜奈何?
自小而以渐正之,使恩泽浸润加于百姓,仁心仁闻著于天下,则有吉,如唐武宗、宪宗是也。
鲁昭不知出此,举兵攻之,欲夺数世之权于一旦,恩泽未孚,民莫之与,以致失国出奔,客死他所,凶矣。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汉献帝、皇泰主。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太甲、成王以幼冲未有所知而居君位,童蒙也;
伊尹、周公以刚阳之才,任顾托之重,为发蒙之主者也。
夫伊、周非有求于太甲、成王,太甲、成王非伊、周无以保其尊位,守其宗庙社稷,故「匪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也。
「初筮告」,若伊尹太甲,方其居忧之时,即放之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是也。
若不决之于初,待其听政,然后随事之失而言其非,则「渎蒙」矣。
周公成王,自幼冲之中,不顺其意而行姑息之恩,故左右侍御仆从,即以正人为之,以检束其行,使幼而闻正言,见正行,亦不待其临尊位,然后因事一一以教之也。
是以太甲、成王虽无过人之才,而卒皆为大贤者,以伊尹、周公能养其正于蒙,有作圣之功。
此蒙之所以亨也。
夫当天子蒙蔽未发之时,当发蒙之任,负天下之责,苟不持正,自信不疑,则必有乘间投隙而起者矣。
故圣人又戒以利在于贞也。
惟贞,然后足以弭奸邪窥伺之心,厉忠贤进为之志,事功可就,而祸难不生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大舜之有天下也,先诛四凶;
孔子之执鲁政也,先诛少正卯
唐太宗之起义兵也,先诛高德儒。
盖时方蒙蔽,未知好恶之所在,惟先威之以刑,则观听耸动而民知所从矣。
是说去其不知所从之桎梏也。
虽然,刑加于恶之尤者,然后足以正法,新民之耳目而施教化也。
若用之不正,以及众人,则不足以得民心,民苟免而无耻,于治安之道为可吝矣。
九二:包蒙,吉。
纳妇,吉。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诸葛孔明执蜀政柄,上有后主孱暗之君,下有杨仪、魏延昧于大体之属,北有蔽欺天下窃命之魏,东有不知天命称尊之吴,可谓蒙之世矣。
孔明尽礼,后主听信,无所嫌忤;
圆融、延,使各展其才力;
结好江东,而不明其称帝之罪;
志在北征,亦必闭关息民,然后用之。
其志大,其量弘,虽未能致其亨,而有安强之吉矣。
广开言路,弃非如敝屩,得是如珠玉,孜孜尽下,事无不察,算无遗数,「纳妇吉」也,岂有凶祸之及哉?
夫臣事君犹子事父,九二刚阳之才,而六五柔顺之君与之相应,故虽居蒙世而有吉。
圣人举而示人以近,故云「子克家」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汉元初立,萧望之以师傅下行端揆之职,为发蒙之主。
史高望之同受顾命,位望之上,为亲近大臣,以阴柔庸劣之才辅暗懦之君,而昵比于恭、显阉宦不中正之人,疏远望之,不与同心辅政,于先帝付托之意,岂不负哉!
是亦自远于刚阳笃实之贤,故有「困蒙之吝」耳。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汉昭所以委政霍光者,冲幼,未明习国家事耳。
非天资愚蒙,乃童蒙也。
以其童蒙而天性聪明,故能上顺先帝之志,下任霍光之贤,而燕王之谋不成,篡弑之祸不作,故为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大舜之征苗,文王之伐崇,汤之放桀,武王之伐纣,皆以其蒙昏之极,不得已,故击而去之耳。
若后世汉高之诛秦、项,汉宣之诛先○之类,禦寇者也。
平城之兵,马邑之伏,唐太宗之伐高丽,为寇者也。
禦寇者,出于不得已,故天人顺之。
汉武为寇于四夷,而望天下之人皆如卜式之顺己,其可得乎!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
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彖》曰: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文王虽有亹亹刚健之德,既受命为人之主矣,若遂欲进定天下,则之才犹足以有为,恶未贯盈,人心未尽去,天命未尽改,时未可以定也。
文王逡巡不进,退处于西伯,而在上,「险在前也」。
文王以服事殷,其忠信于上下,其诚动于残贼,故得行其号令于诸侯,天下化之,而不以为嫌,「刚健而不陷」,岂有困穷哉?
「有孚,光亨,贞吉」,此之谓也。
文王中非有孚,则不足以动商纣,而至于以兵相加,文王虽得天下,是篡也,非「位乎天位」、「中正」之义矣。
文王「位乎天位」,「中正」而不过,故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夫以天道处之,何事不济?
故曰「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行之。
古之君子如伊尹之耕于有莘,傅说之筑于傅岩,吕望之钓于渭滨,皆待时于郊野旷远之地,不冒犯世患而求进者也。
其耕也,其筑也,其钓也,用常而已,非有惊时异众之行也,故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小有言,以吉终也。
孔子、孟轲执其规矩准绳,周行于诸侯,见可而进,「需于沙」者也,近于世难矣。
然孔、孟志在天下后世,非私己也,故不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或以微罪行,或三宿而后出昼。
广德弘,其心甚大。
小有患害,厄于陈、蔡,围于匡人景子谓之不敬,尹士谓之干泽,于孔、孟乎何伤?
故当时诸侯敬之重之,万世之下尊之仰之。
「以吉终」者,此之谓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范滂、李膺,名冠天下,激浊扬清,进必以其道,「需于泥」者也。
然时方多僻,「灾在外也」。
其气刚,其志锐,其行劲,无所顾虑,露其锋刃,欲以力除奸邪。
奸邪畏忌,则思所以中伤之矣。
党人禁锢,岂无自而然哉?
皆自致之也。
若敬慎如陈寔,虽中常侍张让父葬,亦往吊焉,敬慎之至也。
及党人被诛,而名士因得免者甚众。
使范滂、李膺敬慎如此,岂有诛死之败乎?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汉桓既诛梁冀,拔黄琼,首居天位,天下想望异政。
奏诛州郡贪污者十馀人,海内翕然称之。
时小人充朝,正人处乎其间,佞幸之所必中伤也,「需于血」者也。
夫琼之心,岂止于诛州郡贪污而已哉?
肃清廷列,乃其也,少须服之耳。
及嬖宠益横,自度力制不能,遂上疏极言,称疾不起,不敢安其位,「出自穴」也。
虽言,然一言不听,则不敢据其位而去。
力言之而不止,以与嬖宠争也。
顺听时命,委而去之,虽其壅遏,不行戮于小人,而无凶祸之及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文王之时,位乎天德,退称西伯,天下归之,实行天子之事矣。
其居中正,又何疑哉?
饮食宴乐,以待天命,所需必遂,可谓吉矣。
孔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冯翊之说萧,赵广汉之讼魏,皆中无孚实,不知畏惕,过而失中道者也。
故终极其事,皆至于凶。
左雄、周举,「中吉」也;
王浑、王浚,「利见」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小有言,其辩明也。
郑兴、桓谭。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杨恽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郭子仪、鱼朝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杜淹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曹腾、梁商、贺若弼、韩擒虎、贾复、寇恂和事天子。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主父偃、来俊臣之徒。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
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率其众七十万,战于牧野。
武王鼓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前者倒戈,后者北焉。
其故何也?
不能正心以正天下,故众莫为之用。
武王征之,非富天下也,正己而已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刘虞,吉德之主,士民之所与也。
公孙瓒,暴黠之将,士民之所不与也。
以十万之众声罪讨而一败不振者,以无律故也。
不以律,虽臧亦凶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赵将李牧初守雁门之塞,赵王听谗而罢之。
既而边境不安,复命将,请行其初志,赵王听之,乃受命。
于是利钝进退、功罪赏罚,皆专制,赵王不得而与也。
故能一战而破灭三国,边境清净。
夫不用,则听命而退;
用之,则专命而行,得中道者也。
故吉而无咎。
其后禦秦师,赵王罢之而不受命,则恃专而失为臣之道矣,见杀宜哉!
故《象》以「承天宠」为「中吉」也。
吴、楚反,景帝周亚夫三十六将军讨之。
亚夫言于帝曰:「楚人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
于是吴攻梁急,梁求救于帝。
帝命亚夫救之,亚夫守先谋,不奉诏,坚壁不出,而遣轻兵绝吴、粮道
吴、楚兵卒困于梁,饥死叛散,以破灭。
惟其委之重而自任也专,故能有是功,吉无咎也。
虽然,人臣有大功于天下,奉身而退,不为天下先,可也。
亚夫绛侯之子,复有大功,又为辅相,守正而行,抗义不挠,其居正也善矣!
然卒取死亡之祸者,不知消息盈虚,与时偕行之过也。
唐宪宗之讨淮西也,既命裴度御史往视师矣,又命以为相,使赏罚用命不用命,又命往釐以既厥事。
信之深,任之确,恩礼有加而无怠也。
所以平逋寇宿贼,威震诸藩,合乎「王三锡命」、「怀万邦」之义,可以为天下后世法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用师之道,必以才德谋虑足以服人心,如丈人者主之,故能有成功。
若燕乐毅丈人也,而以骑劫代之;
若赵廉颇丈人也,而以赵括代之;
李牧丈人也,而以颜聚代之。
此以众人而尸丈人之事者也,不败亡何待!
六之才德,众人也,而三之位则统师也,故圣人明舆尸无功之义。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齐桓伐楚,退师召陵
赵充国讨先○,固守不战;
汉高祖项羽,舍荥阳成皋而趋宛叶;
朱隽讨韩忠,解围而后复战,皆「左次」也。
「左次」者,不以气也,必有义也;
不以力也,必有谋也。
夫聚众而付以艾杀人之器,岂得已哉?
能以谋义行之,庶几其可胜矣。
此兵家之常也,故无咎。
六五:田有禽。
利执言,无咎。
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夷狄居边塞不毛之地,盗贼屏其邪心而从于教化,不害良善,其宜也。
夷狄若有侵犯于中国,盗贼若有干犯于天下,则是禽兽在田而侵犯稼穑也,当申其罪而讨之。
大禹之征有苗,汤、武之征桀、纣,汉高之伐项羽,则皆申其罪而讨之,故蛮夷率服,天下响应,为利大矣,故无咎。
然任将之道,必以名德才行足以率众者为之。
九二刚阳,三才在下,为师之主长子也。
若不任长子而以弟子众人庸才间之,未有不败者也。
郭子仪、李光弼尚有相州之败,况他人乎?
吕蒙不肯与孙皓并为大督,曰:「昔周瑜、程普并将,几败国事」。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
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张良以兵法说他人,皆不省,及以说汉高,则常用其策。
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不去,「原筮」也。
其从沛公以复仇暴秦而济世安民,非以为乱也。
此仁人之心,可久之道,为天下之正理,得「元永贞」之义也,故无咎。
沛公约法三章以收秦民,马援之择君,窦融之归光武郭嘉之去袁绍,皆「原筮」者也。
其相比,莫非有善谋,行常道,守正理者。
邴原曹操曰:「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明公之所以待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
刚中者不能如是。
不然,以利相比,如赵高、二世之君臣,与夫窦、灌之朋友,未有得无咎者也。
夫天下未定,国家未立,而身未安,固宜汲汲求此。
若楚、汉分争之时,君臣未定,百姓未知所归,贤能未尽见用,韩信、彭越、英布之徒,不能乘此时举贤恤民,求上下之助以宰制山河,保其大功。
及楚已灭,天下归汉,乃奉兵叛逆,自取灭亡,「后夫凶」也。
隗嚣之徒,才不逮数子,方纷乱之际,则坐谈西伯,及中原略定,乃始举兵图大事者乎?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三聘之,然后起;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先主三顾之,然后见。
聘之在彼,而起在我;
顾之在彼,而见在我。
其尊德乐义之心著于礼貌之间,然后就之,故足与有为也。
不然,则失身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
反为有势者之所贱矣,安得吉?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齐王建所有之群臣宾客,反为秦用,卒误王建,死于之间,不亦伤乎?
《小畜》:亨。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郭子仪虽为鱼朝恩所忌,然朝闻命,夕引道,信命而行,「复自道」者也,是以奸邪莫之能害而终吉也。
李光弼因谗邪之间,遂拥众不朝,则不能复于道矣。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汉明帝察察刚急,治楚王英狱,无辜连逮不可胜数。
群臣希旨,无敢以情恕者,独侍御史寒朗心伤其冤,出万死,为无辜一言。
其言发于忠诚恻怛,「有孚」者也。
其情既笃,其辞既达,其义既明,故卒从其言,死罪免而恐惧亡矣。
正君心,救无辜,何咎之有?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舜既受尧之命有天下,而尧朝旧臣,如共工、驩兜、伯鲧,佐尧治天下,其执权利之日久矣。
舜,江海陶渔之人也,虽以尧命听居其上,其志未尝不欲专命,使舜不得有为于天下也。
然舜以天德居天位,其有孚可知,固将分天职与天下圣贤共治之,分天禄与天下圣贤共食之,列天位与天下圣贤共守之,岂奸邪之臣所能遏哉?
是以九官命而不仁者远矣。
「挛如,富以其邻」,此之谓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
贞厉
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东汉阉宦之盛,自孝和永元中郑众始得与闻政事,其宦者出入禁闼,以奉承为事者也。
昵比则易以亲,顺事则易以信。
其后遂得天宠,日侵朝权。
至永兴之时中官近习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政令一自之出矣。
然贤者犹或用,势已张而未成也。
延熹之末,逐党锢,贤智举不得进,于是乎成矣。
所以及此者,以其昵比顺事足以惑媚人君,而桓、灵之君心与之同,性与之合,「既雨既处」也。
赵忠、张让之徒,岂知其非,日以益甚,终受诛戮,固其宜矣,「妇贞厉」也。
虽然,阉竖也而执国柄,政自己出,侵逼人主,「月几望」矣。
陈蕃、窦武以区区之力,不复顾虑,诵言诛之,欲以一旦而夺百有馀年凭藉之权,不亦难乎!
孔子曰:「有所疑者,戒时君子必知疑虑,徐思所以制之,则不至于凶矣」。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袁涣之答吕布严颜之答张飞薛包之事父母,谢安之桓温,所处至顺,所言至当,皆以「柔履刚」、「说而应」之故,虽履强猛暴戾之地,终不见伤害也。
至强暴也,而文王徽柔懿恭以事之,故能免于羑里。
西伯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得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其德,光大明于天下后世也,其亨可知。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张良以布衣起为帝者师,及功成天下定,则从赤松子游。
杨秉以儒生起为三公,尝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此安其卑下之素,往行其志愿者也,故贵势不能动其心,利禄不能乱其操。
以是而行,岂有咎乎?
九二:履道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黄宪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非有惊众险异之行也。
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之仕,亦不之拒也。
行至京师,竟无就,若其中以利欲自乱,岂能从容应之若是乎?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咥人之凶,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吕布刚决不常,智卑而才小,虽统众为将,固不足以济乱也。
然以董卓之悖逆而杀之,以袁绍之背叛而绝之,「眇能视」、「跛能履」者也。
其见非能穷理,其行非能尽义,亦迫劫于形势,因以为功耳。
使统御于人,遵约束而行,则未必不为名将,如尉迟敬德之流,保其天禄矣。
以其刚决猛暴而居人上,自主一方也,故躁率妄行,谋不中礼义,动不中几会,「履虎尾」,蹈危难,为曹操所擒,而被「咥人之凶」焉。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东汉之初,窦融保据河西,专有方面。
厥后归命光武,以为大司空,居近君之地。
光武刚强明决,以法术制驭臣下之君也。
尝专制,则光武心忌,本处于外,入为大官,则旧功臣心不平,「履虎尾」也。
谦恭小心,有子欲其恂恂守道,不愿其才能,其畏慎可知。
愬愬」,畏惧也。
能如是,不以宠利居成功,其「志行也」,故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素履贞厉,位正当也。
刚决也。
尧、舜之圣,犹曰钦明文思,允恭克让。
禹戒舜曰:「无若丹朱傲」。
仲虺戒汤曰:「从谏弗咈,先民是若」。
《诗》称文王曰「小心翼翼」。
盖优游从容,宽大尽下者,圣人之容止也。
能如是,则履帝位而不疚矣。
若自以为居位正当,任其刚决,不复畏惧,则德不能日新,往往日退,不如其初。
此危道也,故曰「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曾子寝疾病,谓门人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夫人有一善一功、一言一事,欣欣然自喜自足而不能有终者,多矣。
焉知君子以天下世世为消息,没身而后已乎!
曾子启手足,可谓「视履考祥」矣,必得正而毙,可谓「其旋元吉」矣。
《贲》。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季氏使闵子骞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王烈寓于辽东公孙度欲以为吏,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六二,文明,贲之主。
其质阴柔,随质之善恶而贲之耳,故不能变其质也。
叔孙通制礼仪,因汉高所能行者而已。
九三:贲如濡如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处文明之极,阳奇阴耦,阳居其中,阴阳交合,情文悦怿,贲之盛也。
如舜得十六相,文王得四友,汉高得三杰,光武得二十八将,唐太宗得房、杜、王、魏,君臣相辅,光被天下后世,而膏泽下于斯民,「贲如濡如」也。
方世之乱,英雄角逐,君择其臣,臣择其君,非素有定分也,皆以情合气浃相从耳。
茍不长守贞固,而继之以疑阻猜嫌,则君臣必不相保,未有能终者也,安得吉?
如陈灵之杀泄冶赵迁之杀李牧,袁绍之杀田丰是也,终为人所凌辱矣。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德宗、陆贽。
《剥》。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汉和帝郑众窦宪有功,遂得与闻政事,阉宦擅权,侵害正人,自此始矣。
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其凶必矣。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
以辨,未有与也。
天子者,天下之本,民人之主。
其得位也,上受于天,下受其君父,而辅之以大臣者也。
桓帝李润、江京而废,来历以死争之是也。
而同谋之徒皆见险而止,历独立无助,桓帝遂废。
后虽立于孙程等,然进退人才,更张政事,皆在天子之手,犹未甚也,而执朝政与大臣为伍之势成矣。
若大臣得人,以其类进,则犹可为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者,阴剥阳也。
三,居刚应刚,以阴从阳者也。
东汉吕强处阉宦之中,独有爱君子、忧宗社之心,虽身被杀,犹有令名,无咎也。
次韵酬赠都昌李乘时四首 其一 壬辰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匣剑囊琴得得来,祢衡洲上共徘徊。
有灵山水惊知己,无事乾坤惜霸才。
酒待妇谋堂步雪,书酬妹寄岸登雷。
下帷空负天人略,辛苦频年著玉杯。
次韵酬赠都昌李乘时四首 其二 壬辰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佳话犹闻众口誇,新诗射雀艳朝霞。
妇翁仙似南昌,才子贫于北阮家。
膝上数分文度果,掌中时覆易安
知君今夜还乡梦,定绕东湖藕花(君以诗受知于南昌汪太守,以女妻之。寓新建东湖,水木颇盛。)
次韵酬赠都昌李乘时四首 其三 壬辰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昨夜谈诗三峡桥,天风海水和蒲牢。
一帘花气仙乘雾,万壑松声客听涛
小筑蜗庐怜我拙,大名麟阁羡君高
西江坛坫凋零尽,宿草坟吊李翱(谓芋仙丈。)
次韵酬赠都昌李乘时四首 其四 壬辰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倦飞心事鸟知还,却对孤云意自閒。
种菊家邻陶令宅,哦松官寄皖公山。
吟多莫遣霜侵鬓,别久惟凭月照颜。
他日匡庐期结社,万山深处屋三间
李德载公辅之宣城王子敏遹宁陵秦少章仁和 北宋 · 李廌
 押词韵第六部
先生位管辖,四海在陶钧。
顾我门墙士,于焉益情亲。
眷言给鼎味,旨酒侑芳珍。
粲粲春服成,暮春及佳辰。
载咏先生道,兴怀感昔人。
三子果艺达,从政宜牧民。
维舟万里流,喜色照通津。
廌也不速肖,农圃老此身。
同门各鶱翥,索居独离群。
诸公廊庙器,行当策高勋
念此今日欢,无忘病且贫。
结驷傥肯顾,促车清颍滨。